与会嘉宾参观冯骥才捐赠物品。 张道正 摄 冯骥才发表感言。 张道正 摄 浙江宁波官方代表向冯骥才颁发捐赠证书。 张道正 摄
中新网天津3月25日电 (记者 张道正)冯骥才向家乡宁波慈城文化捐赠仪式25日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行。此次文化捐赠是冯骥才对家乡情感的表达,是一种文化的归根,也是他多年来致力于城市文脉保护的一次文化实践。
冯骥才,浙江宁波慈溪县人,1942年生于天津,著名作家、画家。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专职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现任国务院参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大力推动了很多民间文化保护宣传工作,也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小说和绘画作品,并有多篇文章入选中小学、大学课本,如散文《珍珠鸟》。
为了支持家乡的文化建设,丰富建设中的家乡博物馆的馆藏、陈设,创造出独有的文化空间和艺术品位,冯骥才向家乡祖居博物馆进行大力捐赠,捐赠分为甲、乙、丙、丁四大类,计有甲类图书194册,乙类书画24件,丙类实物60件,丁类音像66件,共计344件。
据介绍,甲类图书包括冯骥才作品的中文版本、外文译本、书画作品、主编之民间文化遗产成果、学院学术成果五项,都是他文学、艺术、文化人生各个阶段的经典图书;乙类书画既有冯骥才现代文人画的代表作,也有早年临摹的《清明上河图》和宋人小品的手工复制,更有特地为家乡创作的《雨竹图》和书写的匾额。
此外,实物捐赠中有冯骥才自用的各类文房用品、书桌,手稿,祖父、父亲的椅子,承载他与家乡情感的文物、纸媒,另外还有许多陪伴其多年的工艺品;音像中涵括冯骥才家乡、家庭、生活、工作、文化抢救、多次返乡的视觉资料,还有根据他文学创作改编的影视、文化访谈视频等。
根深土厚,源远流长。冯骥才出自宁波慈城冯氏,冯氏家族是当地的大族,向有“钱家谷,冯家屋”和“冯半城”之说。
(责任编辑:深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