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至今年5月底,浙江受理污染环境刑事案件147件,涉及290人,比前一年的3件12人有了大幅度增长。今年,浙江省决定全省三公经费必须减少30%以上,节省下来的资金全部用于“治水”。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表示,“要像治酒驾一样‘治水’。”
浙江的种种努力,不仅让水质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倒逼经济的转型升级。
浙江民营经济多年来“低、小、散”的粗放式发展,造成水环境破坏较严重。数据显示,2012年浙江有32个省控地表水断面为劣质的V类,31.7%的断面没有达到功能区要求,全省8大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浙江一些地方,“可游泳的河”变成一种奢望。
治水的“征程”始于2013年底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同时列出了治水路线图和时间表,即“五水共治、治污先行”;并提出三年解决突出问题,五年基本解决问题,到2020年实现质变。
浙江出台了“五个一律”的严管措施:对没有污水处理设施、也没有接入排污管网的企业,一律关停;对没有达到纳管标准、排入污水处理厂的企业一律限期治理;对没有达标、直接排放的企业,一律停产整治;对违法排放、严重超标排放的企业,一律按最高限额予以处罚;对偷排并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一律移交司法机关,依法从重从严处理。
“水晶之乡”浦江县,水晶产量占全国的80%。成千上万的小工厂和小作坊将水晶粉尘排流入浦阳江内,造成了巨大的污染,也让浦阳江成为浙江江河水质最差的河流之一。一年多的时间里,该县取缔了1.4万多家水晶加工户,当地政府也以“治水”为契机,寻找转型升级的新路径:一是建设生态园区,加大环保设施投资。去年,全县招商引资不减反增。二是鼓励电子商务,并被列入省“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试点县。
“堵”、“疏”双管齐下,使浦阳江沿岸污染企业得到有效整治,浦阳江治理也超额完成浙江省下达的指标。如今,“再也不能躺在垃圾堆上数钱、躺在医院里花钱”已成为共识。
长兴县也借助“五水共治”,对纺织印染重镇夹浦镇进行转型升级。该县通过与污水排放严重的印染企业签订污水排放限制责任书和企业节能环保承诺书,强力推进企业印染技术的升级,已实现淘汰落后设备1174台,新增清洁生产企业20家、绿色企业3家。
(责任编辑:浙江新闻网)